淮安人才8條:
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
升級實施“淮上英才計劃”3.0版,聚焦“333產業”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,給予150—500萬元資助,其中用于補助團隊成員的不低于30%,同時可由淮上英才創投公司給予創業團隊500萬—1億元股權投資。對頂尖人才(諾貝爾獎獲得者、中國或發達國家院士、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等)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,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。
重點引進創業人才
圍繞“333產業”強鏈、補鏈、固鏈,著力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,給予100—200萬元資助,同時可由淮上英才創投公司給予300—3000萬元股權投資。對在淮申報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、省“雙創計劃”創業類團隊或創業類人才的,給予1∶1配套補貼。
大力引進創新人才
“333產業”企業引進博士、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入選者及以上層次人才,全職且年薪不低于24萬元、柔性合作勞動報酬(連續12個月累計額)不低于18萬元,分別按年薪(報酬)的35%、30%給予人才補貼,全職的連續補貼3年;符合條件的,直接推薦申報省“雙創計劃”。鼓勵駐淮高校拿出專項編制,與企業等聯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,打造身份在高校、工作在企業“雙落戶”引才模式。
支持重點企業引進高技能人才
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或入選省級以上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以及“瞪羚企業”、“獨角獸企業”,引進年薪不低于18萬元的專業技術或高技能人才,按年薪的15%給予人才一次性補貼。
吸引高校畢業生留淮來淮就業
對來我市“333產業”企業就業的博士研究生、碩士研究生、“雙一流”高校本科生、普通高校本科生,在淮購買首套商品房的,分別給予30萬元、15萬元、10萬元、5萬元購房補貼;博士研究生、碩士研究生、本科生分別給予每月2000元、1600元、1000元生活補貼,非淮安籍畢業生可享受每年2000元探親交通補貼,連續補貼3年。
鼓勵各類院校培養輸送畢業生
充分調動駐淮高校引導學生留淮就業積極性,本科和高職院校畢業生留淮就業率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以上的,市財政按實際就業人數給予高校500元/人的就業工作經費補貼。在部分省級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和市外高校設立“引才工作站”,市財政根據引才績效給予一定工作經費補助,其中對設在高校的,根據本科以上畢業生來淮實際就業人數,再按500元/人標準給予補貼。
拓展引才用才渠道
鼓勵“333產業”企業在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地區建立“人才飛地”,對在“人才飛地”全職工作、個稅在淮安繳納的人才視同在淮全職工作,同等享受我市人才政策,構筑“工作生活在外地,創業貢獻為淮安”的聚才模式。依托市政府駐外辦事處(聯絡處)設立“人才工作站”,開展人才政策宣傳推介、高校院所對接聯絡、高層次人才項目引進服務等工作,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工作經費補貼。
搭建活動引才平臺
鼓勵支持全國性學會、協會等學術機構、行業組織來淮舉辦行業峰會、學術論壇、年會等活動,根據與人才相關工作開展成效,按實際支出經費的30%給予補貼,最高50萬元。突出“以賽引才”,面向國內外定期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,吸引遴選更多人才及項目來淮落戶。